南华大学

╭飛雪飄零╮ 网文评论2,851字数 2082阅读模式

 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具有53年办学历史的大学。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学校设立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

    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衡阳市市区,校本部占地面积近3000亩,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和招收海内外留学生,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资格,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硕博连读资格。现有在校学生34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00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名。学校继续教育规模达40000余人。

    学校设有25个教学院部,4所附属医院设有临床学院;学校设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高校教师硕士等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60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涉及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7大学科门类;有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7个;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国防紧缺专业20个。学校具有教授职务任职评审资格。

    学校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形成了完整的以核科学与技术为龙头的核类学科群和以临床医学为龙头的医学学科群及以辐射防护为龙头的环保学科群。

    学校有 20个“十五”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 14个“十一五”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0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有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9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4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

    学校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核能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20个科研机构,有30个学科实验室(中心), 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氡实验室是湖南省一类重点实验室、是国际氡计量组织的亚洲区域协调实验室。

    学校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资质,承担973项目、863项目、国防军工重大项目及国家、省部级和地方政府其他纵向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0余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等横向课题300余项。

    学校学术交流活跃,常年举办或承办国内与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内外30多所大学科研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美国、乌克兰等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本科生被选送到欧美国家著名大学访问或深造。

    校本部现有教职员工2248名,其中正高职称223名,副高职称610余名;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有教职员工40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00余名。学校有8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核科学与技术科研团队”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7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2名,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9人,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部省级各类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91名;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

    学校图书馆藏书300余万册,网络资源丰富;学校主办有《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为CSCD源刊,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之一。

    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湖南省党建工作优秀高校”、“湖南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示范高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了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学校获得教育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先后授予“十五”、“十一五”期间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

    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10万余名“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一批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生产、科研、管理骨干,一些杰出校友已成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按照“提高质量、彰显特色、改革创新、强化内涵”的发展思路,正在为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继续阅读
 最后更新:2020-6-6
╭飛雪飄零╮

发表评论